Featured image of post 玩遍老鏡頭-Hasselblad Carl Zeiss CB 60mm f3.5

玩遍老鏡頭-Hasselblad Carl Zeiss CB 60mm f3.5

紀錄Hasselblad Carl Zeiss CB 60mm f3.5鏡頭的資訊與使用心得

玩遍老鏡頭-Hasselblad Carl Zeiss CB 60mm f3.5

前言

在相機消費性市場中,在鏡頭領域的王者除了Leica之外,Carl Zeiss的鏡頭也是同樣出色,有著光學巨人之稱的Zeiss,透過強大的光學設計實力開發出各式各樣經典的光學結構稱霸至2023年的今日。

我的第一顆Zeiss鏡頭是為Nikon F卡口設計的Distagon ZF 35mm f2,經典的反望遠結構有著極佳的形變控制,經典的Zeiss T*鍍膜將反差與銳度控制的恰到好處,只可惜碩大的鏡身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就將這顆鏡頭出手了。儘管如此,我依舊期待著重回Zeiss懷抱的一天,所以我後來就被輕易推坑了哈蘇 Hasselblad。關於我怎麼被推坑哈蘇的可以參考這篇:哈蘇A12片盒上片方法

說到Hasselblad,不得不提到的就是Carl Zeiss為其設計製造的一系列中畫幅經典鏡頭,直接讓Hasselblad的相機躋身光學巔峰的相機之列,成了風景與商業攝影的神器,甚至在後來連著鏡頭一起帶到了月球去,由此可見Zeiss鏡頭的威力。

在Hasselblad的世界中最常見的即是那顆經典的80mm f2.8標準鏡頭,在中畫幅上等效約為50mm,有著較大的光圈已經熟悉且好掌握的焦段,成了Hasselblad最受歡迎的入門鏡頭。然而我並沒有選擇這顆鏡頭,主要原因在於這顆鏡頭在市場中的溢價太高了,此外焦段太過常見,我想要與他人較不一樣的畫面,就在一些機緣巧合下我不小心碰到了這顆CB 60mm f3.4,等效35mm的小廣角符合我街頭攝影的需求,此外這顆也被稱為是Hasselblad系統中較鋭的幾個鏡頭,在綜合考量下就選擇了這顆鏡頭當作我的Hasselblad 500C/M的掛機鏡頭。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我的哈蘇相機與鏡頭

介紹

Zeiss蔡司不愧是光學巨人,有著一項項經典的光學設計來克服各種工程上的難題,而Distagon的光學結構在蔡司的鏡頭歷史上與BiogonPlanar一樣令人印象深刻,Distagon是蔡司的反望遠結構,由於單眼相機如Nikon FM2與哈蘇在鏡頭後必須要有一塊反光鏡將鏡頭的影像反射至觀景窗中,法蘭距意即相機的鏡頭卡口與焦平面的距離,會將較旁軸相機如Leica徠卡來的長許多,這對於長焦鏡頭來說影響不算大,因為長焦鏡頭本身的設計能使得鏡頭的最後一鏡片遠離焦平面,然而這對於廣角鏡頭來說則困難許多,如施奈德經典的Angulon設計在Leica上鏡頭的最後一片鏡片幾乎是貼著Leica相機的快門簾,要是這種鏡頭用在單眼相機上肯定會被翻動的反光鏡打到,因此一種能夠挪出鏡後距又能夠達到廣角效果的結構勢必要被發明,也因此出現了Distagon這類反望遠的結構。

圖片說明

Leica的Super-Angulon 21mm f/4鏡頭1

反望遠結構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於望遠結構的相反,設計是以倒置的望遠鏡光路為基礎,傳統的望遠鏡通常使用一組凸鏡來收集並將光線集中在一點,然後使用一組凹鏡來將這些光線散開,以放大觀察者看到的影像。然而,反望遠鏡頭的設計則採用了與此相反的概念,在鏡頭的前端使用一片凹面鏡搜集盡可能廣的光線,再將光線集中後再鏡尾用凸透鏡展開。這種設計允許鏡頭更好地糾正像差,並且能夠使入射的光線更接近垂直於感測器的平面,從而提供更清晰、更精確的影像。2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左邊是Leica 135mm APO的望遠結構,右邊則是蔡司的Distagon反望遠結構 34

然而反望遠結構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需要使用大量的鏡片修正,使得這類的鏡頭體積都比較大,跟長焦鏡頭的大小有得一拼,此外越多的鏡片也帶來越多的像差,反望遠鏡頭能夠達到的廣角形變效果仍不如那些緊貼著焦平面設計的廣角鏡頭來得好,也因此後來哈蘇還專門為蔡司的Biogon鏡頭設計了專門的機身也就是Hasselblad 903 SWC,有此可見這樣的設計仍有Distagon無法取代得地位,更有如帶有極高傳奇色彩的蔡司Hologon鏡頭,僅用四片鏡片就做到了近乎完美的15mm廣角結構是天才一般的設計,可惜無法使用在單眼相機上,而不如Distagon來的實用,總而言之Distagon結構提供單眼相機的愛好者一探廣角世界的機會,只要你不怕那又大又重的鏡頭。

圖片說明

Hasselblad 903 SWC5

回到我所擁有的這顆Hasselblad CB 60mm f3.5鏡頭上,如同大多數的Distagon鏡頭一樣,這並不是一顆很輕便的鏡頭,相較於Planar結構的80mm f2.8,長度長了一點,重量也重了一點,60mm的焦段等效換算至135片幅約是35mm鏡頭的畫面,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廣角,有玩過Leica的都知道Leica的玩家鍾愛35mm的鏡頭,如七枚玉、八枚玉在Leica的世界是極品一般的存在,其中有部分來自於35mm小廣角的特性能接近人物並將人物與周圍的景物一並記錄下來,有相當好的寫實公用,這類的鏡頭也很自然就被定位為人文鏡頭,而在實際使用這顆給哈蘇的60mm鏡頭後也確實覺得用來拍攝人文會比拍攝風景來的小果好,而這與打多數人心中認為的用哈蘇進行風景攝影有點不同。

60mm這個焦段並非只出現在CB這個系列中,從最早的C系列鏡頭到後來的CF、CFi系列都可以看到60mm f3.5的身影,除了外觀一代一代的換,裡面的光學設計則是始終如一,而60mm f3.5與100mm f3.5更是被推崇為哈蘇中最銳利的兩顆鏡頭。儘管CB系列的鏡頭一直被認為是CF系列的廉價替代品,也確實在快門的功能上少了給哈蘇200F系列使用的F快門,但在哈蘇500系列上這顆鏡頭的使用體驗是與CF系列完全相同的,甚至光學鍍膜上可能比CF系列來的更先進,因此這仍舊是一顆在預算不足下非常棒的選擇。

實拍

說了這麼多來看看實際拍攝的樣子吧

  • 先來張使用Fujifilm Pro400h拍攝的自由廣場大門,可以看出來仍有很輕微的廣角形變,而蔡司的光學美學一罐的高銳利度與高對比度,可以注意後方國家音樂廳的紅色柱子被凸顯出來。

  • 再來看看使用Fujifilm Provia100f正片拍攝的效果: 傍晚的天空泛著唯美的紫色,60mm的小廣角剛好可以把正個北車麥當勞收盡 港式燒臘店懸掛著的物品,中焦後紋理都很清晰 在菜市場中的場景,蔬果的鮮豔與標示牌的字凸顯了Zeiss鏡頭的特色,特別是蔬果的色彩被很好的還原出來,不得不說這個鏡頭非常適合這樣的場景拍攝,中畫幅本身的空間感加上60mm的小廣角讓人非常有身入其中的感覺

  • 使用哈蘇當然還是要當一回風景攝影師,來看看以下用Fujifilm Pro400h拍攝的澎湖風景 中規中矩的澎湖大橋 在七美島上某一側海灘的建築,60mm的鏡頭可以很好的把前景跟背景融合再一起 有趣的橘色石墩跟藍綠色的海相互襯托,60mm的鏡頭把地平線置於中央時前景的地面佔比就會較大 這張更像是鏡頭測試了,可以看出在邊緣是有點形變的 透過將前景的亂石與背景的建築融合,更能凸顯島上的荒蕪 廣角鏡頭難以突現遠處的風車,天空的比例會變得太多

  • 最後再來兩張在低光源下的黑白照片,是用ILFORD FP4拍攝 讓我更堅決這個就是個人文鏡頭無誤…

結語

選擇一顆鏡頭需要考慮他的應用場景,這也是為何我對這顆CB 60mm f3.5是又愛又恨,愛他是因為35mm是我鍾愛的焦段,我非常喜歡人文、街頭主題的攝影,可惜他是一顆哈蘇鏡頭,哈蘇他又大又笨鐘的機身注定了他是一台操作非常耗時的相機,適合慢節奏的攝影,而對於街頭快速的變化,我覺得哈蘇很難適應,哈蘇注定是一台為風景、為商業攝影而生的一台相機,在這樣的情景下小廣角鏡頭就顯得不上不下,不如那些超廣角鏡頭畫面來的震撼,也不如長焦鏡頭能夠專注在某一小塊範圍的景物,或與對我而言哈蘇搭配長焦鏡頭會是更適合我的選擇,所以在2022年的年底就將這顆鏡頭轉讓了。

以此文紀錄曾經擁有的這顆鏡頭。

圖片說明

  1. https://www.kenrockwell.com/leica/21mm-f4.htm ↩︎

  2. https://www.getit01.com/p20171220131505/ ↩︎

  3. https://photographylife.com/lenses/leica-apo-telyt-m-135mm-f3-4-asph ↩︎

  4. http://www.hasselbladhistorical.eu/HW/HWLds.aspx ↩︎

  5. https://lens-db.com/camera/hasselblad-swc-with-carl-zeiss-biogon-t-38mm-f45-c-1959/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